中国电动汽车崛起重塑行业格局 传统强国掀裁员潮

随着中国汽车企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,加上电动汽车需求增速放缓现象持续,传统汽车强国德国、日本和美国的汽车行业正在加速结构调整。据业内24日消息,这一危机不仅冲击全球整车厂商,还引发零部件企业的大规模裁员潮。

日本车企正在大幅缩减东南亚业务,在“日本传统优势市场”泰国尤为明显。据《共同社》报道,日产计划在2025年秋季前裁减泰国工厂1000多名员工,并把部分业务转移至其他地区。同时,本田和铃木也宣布明年关闭位于泰国的大城府和罗勇府工厂。日本品牌长期占据泰国汽车市场90%的份额,中国车企的竞争导致日企市场份额降至80%左右。今年7月,比亚迪和广汽埃安分别在泰国设厂投产,竞争进一步加剧。

欧洲市场方面,德国和美国的汽车企业正在面临巨大压力。德国最大汽车企业大众集团近日宣布,关闭境内三家工厂并裁减数万名员工,引发德国金属工会威胁12月初开始罢工。美国福特公司也宣布削减14%的欧洲员工,并计划关闭德国科隆和萨尔路易工厂的部分生产设施。欧盟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最高45.3%的关税,但市场份额仅从9月的8.5%略微下滑2至3个百分点。

德国汽车行业危机还受到“德国病”的拖累。德国安联保险集团数据显示,德国工人去年平均病假天数为19.4天,远高于瑞士的9.2天。部分企业甚至采取非常手段,特斯拉德国工厂人事部门此前突袭员工住处检查病假是否属实。此外,德国政府去年底停止对电动汽车的补贴,进一步加剧行业困境。

随着整车厂商的调整,零部件企业也难免遭受冲击。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宣布裁员5500人,德国舍弗勒和采埃孚分别计划裁员4700人和1.4万人。此外,法国轮胎公司米其林也计划在2026年前关闭法国两家工厂,并在2025年前关闭德国两家工厂。

目前现代汽车和起亚在美国、印度及东南亚市场表现强劲,但在欧洲市场却略显疲软。今年1至10月,两家企业在欧洲的销量同比下降3.8%,为90.49万辆。专家认为,德国和日本车企在中国销量骤减,又在欧洲和东南亚市场遭中国抢占,受到的冲击更大。韩国车企也需要尽快采取对策,避免市场份额遭遇类似蚕食。
 
【图片来源 韩联社】
【图片来源 韩联社】

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
닫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