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海危机与中国竞争夹击 韩国企业物流成本飙升

由于红海局势与中国低价竞争的叠加影响,韩国出口企业正面临严峻的物流瓶颈。特别是中国大举包揽用于出口的集装箱船和集装箱,导致韩国企业苦不堪言。

据韩国贸易协会通过出口物流问题申报中心对截至7月16日的63家出口企业的情况分析,物流成本上升(42.9%,多选)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。紧随其后的是船舶舱位紧张(21.2%)、运输延误(19.4%)以及集装箱短缺(13.8%)等问题。

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于去年年底开始的“红海局势”所引发的物流积压。由于支持哈马斯的也门胡塞武装袭击导致苏伊士运河航运中断,全球航运公司被迫绕行南非好望角,导致航行天数增加,船只资源紧张。

与易于获得船只的大企业相比,中小企业受影响更大。由于全球航运公司优先将船只投放到利润更高的欧美航线,东南亚航线的船只资源短缺,出口该地区的中小企业压力倍增。

在此情况下,不少企业表示,由于物流成本大幅上升,订单量受到限制,甚至出现出口即亏损的情况。船期极度不稳定导致的交货延迟等问题也屡见不鲜。

这种状况因中国出口产品大量涌出而进一步恶化。今年5月,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钢铁、半导体等进口产品征收180亿美元的关税后,原本以低价抢占市场的中国企业加速出口。

为了满足中国大宗货物的装载需求,全球航运公司减少了分配给韩国的船只,使韩国企业难以保障船只资源。同时,由于船只资源不足,企业在存储货物时面临的成本也随之增加。不仅是船只资源,集装箱也被大量吸纳至中国,进一步加剧了供给不足的情况。

在此背景下,全球海上运输航线运费指数——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(SCFI)今年以来首次突破4000点。虽然由于夏季假期货运量减少,指数已回落至2900点,但相比去年9月的1000点,物流成本在一年内上涨了三倍以上。

为应对当前困境,韩国企业呼吁政府提供物流成本支持、优先保障韩国货物的国籍船只装载、根据产品特点确保舱位以及提前采取集装箱保障措施等。
 

【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】


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
닫기